湖南法治報訊(通訊員 孫百靈)今年以來,臨湘市人民法院樹立以“抓前端、治未病”、雙贏多贏共贏、案結事了等為主要內容的新時代能動司法理念,以“如我在訴”的真情實感,加強矛盾糾紛源頭預防、前端化解、關口把控,一審新收民事案件同比下降4.3%。
聚焦三點發力,提供一站式服務
把準訴前“風向標”。建立調解前置程序,針對家事、勞動爭議、數額較小的民間借貸等適宜調解的民商事糾紛,引導當事人選擇訴前調解方式解決。今年以來,共受理訴前糾紛1958件,7名特邀調解員訴前化解糾紛1061件,調解成功率51%。做優調處“減震器”。堅持“調解優先、調判結合”辦案原則,運用宣講法律法、親情感化法、陳明厲害法、適當施壓法、社會聯動法成功調撤民事糾紛1197件,服判息訴率94%,堅決防止“一案結多案生”。跑出解紛“加速度”。組建3個速裁團隊,進一步明確速裁快審、小額訴訟程序、簡易程序適用標準,推行要素式審判和示范裁判,集中審理小額訴訟和簡易程序案件,實現簡案快審。今年以來,速裁團隊共審結案件1038件,占民商事案件的42%,服判息訴率98%。
加強多元聯動,推進一體化管理
強化案源治理。認真落實“一個糾紛一個案件”理念,通過專業法官會議凝聚共識、審委會討論決定、院庭長加強“四類案件”監管、案件互評互查、強化判后答疑和回訪等方式,確保案件“出口”質量,最大限度減少二審、再審、涉訴信訪等衍生案件。深耕執源治理。牢固樹立善意文明執行理念,完善訴前調解督促履行、訴中告知執行風險、執前做實財產查控、執行全程力促和解的全流程執源治理機制,綜合運用“活封”、分期履行等措施,努力實現雙方互利共贏。今年以來,共執結案件1868件,執行到位2億元。推進訪源治理。強化領導包聯責任,建立隨案評估制度,推進隱患早預警、風險早評估和矛盾早化解機制,落實“有信必復”。今年以來,我院共接待來信來訪157人次,回復率100%。
探索解紛路徑,促進一網式治理
融合科技,優化智能解紛。強力推動“智慧法院”建設,依托人民法院在線服務、12368訴訟服務等平臺,形成一站式、全流程在線訴訟服務閉環。全面推廣應用人民法院調解平臺,邀請11家調解組織入駐,逐步形成“法院+工會”“法院+物業”“法院+道交”等類型化糾紛在線多元解紛模式。今年以來,12368熱線解答來電咨詢一千余人次,音視頻調解1188件,網上立案602件,線上庭審147件,電子送達17923人次。依托法庭,織密解紛網格。以4個人民法庭為觸角,打破“坐堂問審”審判方式,主動對接鄉鎮黨委政府,建立以人民法庭、鄉鎮司法所、村調委會、人民調解員為主體的矛盾化解網格,以“訴前調解+司法確認”等方式推動更多的矛盾化解在基層。忠防法庭與桃礦街道司法所、社區人民調解委員會等建立流暢的訴調對接機制,桃礦街道多年實現“零訴訟”。專業引領,打造法治陣地。推動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導和疏導端用力,廣泛開展“下基層、進社區、走企業”活動,法官在工廠車間、田間地頭、學校社區、村莊屋場開展“送法六進”活動30余次,不斷提升人民群眾“見法率”。做實司法建議工作,今年來向行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發出司法建議4份,促進問題化解于萌芽、糾紛在前端妥善解決。
臨湘市人民法院將著力構建源頭預防、非訴化解、訴訟斷后的全鏈條閉環式訴源治理體系,實現“訴前減增、訴中控衍、案結事了”的審判良性循環,以實績實效回應人民群眾對高品質司法的新需求、新期待,為加快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貢獻法院力量!
責編:馬志軍
一審:許新文
二審:伏志勇
三審:萬朝暉
來源:湖南法治報